先污水再污泥的两步走,可谓是中国特色。我国水处理产业长期偏重于污水处理,而对
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污染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解决。在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发展后,配套污泥综合治理有缺口严峻!业内人士和外国同行讨论污泥话题时
常常会遇到反问:这不是在建污水处理厂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的问题吗?在很多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一半,但在我国这一“行规”却
没有得到执行。
由于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种原因,目前多数污水处理厂并没有真正重视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多数污泥在经过脱水、干化处理后就直接进行填埋,只有少数进行了土地利用、焚烧发电、制作建材等资源化处理。
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还缺少污泥处置配套设施,现有项目运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污泥一般由第三方进行处置,污水处理厂将污泥脱水后外运出厂,采取有偿服务的手段,将污泥委托给专门的污泥处置企业进行处置;但由于监管不力,相当数量不法企业打着处置旗号却将污泥偷排。
相关调研显示,每处理万吨污水平均产生7吨的湿污泥(含水率85%)。这些胶体状的污泥再脱水难度极大,成本很高。污泥不经过无害化处理,任意弃置,简
单填埋,容易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许多国家将其视为“危险品”。专家表示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后再去治理,将付出更高代价。
污泥产业投资渐入黄金期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偏重于保障污水处理,而在污泥处理领域投资严重滞后和不足,这已经造成国内配套污泥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相应水处理能力大幅增长所带来的
需求。为解决这一环境地雷,我国政府首次在“十二五”中加快和加大了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投入,同时临近环保部限令全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污泥处理设备的时
间大限,我们相信城镇污泥处理业已自2012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此外自来水净化和工业污水领域污泥投资需求也十分旺盛。
中国每天都会产生17.5万吨湿污泥,但90%的污泥被随意弃置,对于里面富含的氮、磷、钾等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专业人士预计,污泥资源化利用行业有数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产业投资渐入黄金期。
一直以来,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与案例备受关注,但这个号称数百亿元市场规模的污泥资源化利用行业真正井喷,还有待政策破茧。近年来,相关污泥的一系列政
策、规划出台,但决定行业整体发展方式的产业政策缺失,服务模式方面更是缺乏明确指向,造成技术政策和建设规划的落实难。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标准,并加强对运营企业的资质审核与日常监管,对无害化处置后的污泥及其资源化利用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不会造成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