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泥,简单来说就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沙。
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颗粒细、密度小、呈胶体结构、亲水。随着污泥水分的减少,污泥从纯液状逐步变化为纯固体状。
2.污泥的来源
A、初沉污泥 B、消化污泥 C、剩余活性污泥 D、化学污泥 E、腐殖污泥
3.污泥的危害
(1)、有机物危害。污泥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有苯、氯酚、多氯联苯(PCB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和PCDDs等。污泥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不易降解、毒性残留时间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与土壤中将造成环境污染。
(2)、病原微生物污染。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经过处理会进入污泥,污泥中病原体对人类或动物的污染途径包括直接与污泥接触、通过食物链与污泥直接接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病原体先污染土壤后污染水体等。
(3)、重金属污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70%~90%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吸附或沉淀而转移到污泥中。一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水如镉、铬等。另外,还有的重金属来源于家庭生活的管道系统如铜、锌等。
(4)、其他危害。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包括污泥盐份的污染和氮、磷等养分的污染。污泥含盐量较高会明显提高土壤电导率,破坏植物养分平衡,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甚至对植物根系造成直接的伤害。在降雨量较大地区且土质疏松土地上大量施用富含氮、磷等的污泥之后,当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大于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速度时,氮、磷等养分就有可能随水流失而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进入地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4.现阶段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及对比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污泥处理的处置方式主要有:
(1)、土地利用。将通过妥善处置至符合是标准的污泥或其产品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料,用于农田利用、园林绿化利用或土地改良等场合,是一种积极地、可持续的污泥处置模式。
(2)、填埋处理。将污泥预处理(降低含水率,部分预处理包含了无害化)后和生活垃圾混合运往填埋场处理。
(3)、建材利用。将污泥干化后与黏土按照比例烧结制砖。
(4)、焚烧处置。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焚烧干燥,再用高温氯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此方法可将污泥中水分和有机物质完全去除,并杀灭病原体。
污泥处置方式的对比:
存在的问题:
有很大部分填埋处置的污泥脱水程度不高,呈半粘稠状,如果不配合相应的防渗技术,很可能导致污泥中的重金属和病原体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泥中的有害气体也会污染环境,影响居民健康,从而没有达到“无害化、稳定化”的目标。
5.金清泰公司污泥处理技术介绍
(1)、污泥深度脱水技术。金清泰公司针对市政污泥深度脱水过程中,污泥改性存在的问题,如污泥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易致二次污染等,经长期大量的科研实验后,研发了具有彻底减量化、环境友好、便于后期处置的污泥改性技术及相关设备,简称为EFI污泥改性技术,同时该技术具有杀菌和除臭的功能,与其他污泥集中处理技术相比,在不增加污泥总量,不改变污泥原有热值和有机质的情况下,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目的。
EFI技术特点: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减量化、经济性
(2)、好氧发酵技术。工作原理:将含水率92%-99.5%的污泥采用“EFI”污泥工艺调理后,压滤至含水率为60%,然后与植物调理剂进行混合,采用装置式设备进行生物干化。该工艺路线可以大大降低植物调理剂的使用量,同时减少调理后污泥的体积,从而减少发酵装置的容积,降低建设和运行费用。
技术特点:
A、占地面积小 B、臭气容易收集和治理 C、过程控制和利用率高
D、运行成本低 E、自动化程度高 F、质量稳定
产品应用:经金清泰公司技术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有机肥、基肥,可用于园林绿化、林地土壤改良等,可真正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3)、污泥低温干化技术。利用除湿热泵对空气进行脱湿加热,以达到污泥干化的目的,此系统属于低温冷凝除湿烘干,热泵除湿干燥较普通热泵干燥节能30%以上。
技术特点:
A、节能环保 B、安全稳定 C、安装便捷 D、人机智能 E、创新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