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污泥堆肥化
污泥堆肥化技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生物处理技术,其属于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种资源化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技术。污泥堆肥化的主要机理是:污泥中不稳定的有机质在微生物发酵作用下,降解和转化为腐殖质,病原菌与虫卵被杀死,同时一定程度上消除恶臭。
污泥堆肥化的工艺流程一般为前处理——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其优点是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堆肥产品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己建35座污泥堆肥厂;目前英国、法国、瑞士、瑞典和荷兰等国家城市污泥的农用资源化达污泥总量的50%左右,卢森堡达80%以上。
污泥堆肥化技术虽然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技术,但是由于国内很多污水厂混入工业污水,污泥中含有潜在的污染物质造成污泥堆肥化技术受到限制。目前国家农业部己通过严格把控污泥制品的肥料证的方式限制污泥制品进入食物链或生态系统,因此对污泥堆肥化产品的后续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城市污泥消化制沼气
污泥消化制沼气己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步实现规模化和工业化。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经厌氧消化可分解成稳定物质,实现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同时产生以甲烷为主的沼气。现代工业化污泥生产沼气是将污泥置于特定的反应器内,根据污泥不同成分,通过对反应器内厌氧环境的实时监控和调节,充分利用微生物参与有机物的逐级发酵降解,针对国内某些地区污泥有机质比例偏低,可考虑与餐余垃圾协同发酵,最终实现甲烷化。反应后的残渣(仅剩原总量的40%)中仍存在大量丰富营养成分,可作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农田、土壤的修复与改良等。该技术资源化、无害化程度高。